打开APP,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
  十年后。

  北京,会场入口。

  秦慕云低声吩咐队员:“各就各位,确保没有任何干扰,这次发布会,不容有失。”

  十年,让他的外表更加成熟坚毅,气场强大不容忽视。

  对讲机回应:“明白!每扇门都有专人守护。”

  庄严肃穆的会议室内。

  ***台上,摆放着精心准备的讲台,两侧立着国旗,中间悬挂着“红星一号”的标志性徽章,熠熠生辉。

  台下,数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已就位,摄像机镜头闪烁着光芒。

  孟慧雪一身得体职业装,挂着记者牌,拿着麦克风,站在摄像机前:“现场气氛异常紧张,各国记者云集,等待着‘红星一号’的神秘面纱被揭开。”

  各国记者也在紧锣密鼓地报道。

  “这不仅仅是一场发布会,更是一次历史见证,全球安全格局可能因此重绘。”

  “我刚刚收到线报,这次‘红星一号’可能涉及的技术突破,将对未来的军事平衡产生深远影响。”

  电视台导演对着耳麦喊道:“三分钟准备,各机位确认,我们要把这一刻带给全国,带给世界!”

 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声又强烈的兴奋感,每个人的眼神都聚焦于讲台,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。

  穆老被许诗韵搀扶着,一步步走向讲台。

  方才还躁动的会场,顷刻间安静下来。

 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期待这历史性的一幕。

  许诗韵帮穆老调整了麦克风,一阵刺耳的电音过后,穆老苍老又沉稳的声音,缓缓流出——

  “尊敬的各位来宾、媒体朋友们,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性时刻,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,隆重向世界展示我国国防科技的最新成果——”

  “‘红星一号’先进防空导弹系统。”

  “接下来,就由‘红星一号’副总设计师,许诗韵同志,为大家汇报!”

  穆老声音苍老,但情绪高昂。

  他朝着许诗韵伸出手,眼神就像在看自己最得意的孩子。

  两世师生,风雨同行。

  这一次,他们终于赶在命运之前,完成了使命的交替。

  一身军装的许诗韵站起身,大步走到***台中央,流畅而标准地行了个军礼。

  她坚定自信,目光始终直视前方,眼神中透露出荣耀与信仰。

  随后,她接替穆老站在聚光灯下,缓缓拉开了“红星一号”的神秘面纱。

  “‘红星一号’结合了最新的制导技术与复合材料科学,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拦截精度和反应速度。”

  “它能够高效识别、***并击落各类空中威胁,包括隐身飞机与超音速导弹。”

  “同时,‘红星一号’采用主动雷达制导,与透视成像技术的双重锁定机制,确保目标捕捉的准确性和灵活性。”

  “其独特的飞行控制系统,能够实现复杂大气层内高机动性飞行,显著提升拦截效率。”

  ……

  发布会一经结束,就引起了国内外新闻记者的广泛报道,当天登上米约时报头版头条。

  《军报》:“红星一号”——我国防空导弹技术的新篇章

  《国防报》:划时代之作,“红星一号”引领防空科技新潮流!

  《米约时报》:“红星一号”:中国防空导弹的卓越实力展现

  发布会一结束。

  身为记者的孟慧雪就拦住了许诗韵的去路……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